今年以来,金融街、绿地等多家房企在写字楼市场收获颇丰。
在办公室市场限价、预售证迟迟难批的市场供应真空下,“不限购不限贷”的写字楼、商住产品在2013年异军突起,成为房企补充现金流的秘密武器。
随着写字楼等项目的全面热销,中国房地产协会等行业协会也正式提出“商务地产”这一概念,将以写字楼为主的商业物业从商住、办公室、商业业态中分离出来,业内专家表示,商业地产未来将进一步细化,而以写字楼为主的商务地产将迎来高速发展期。
深圳写字楼出租火热
“今年办公室项目开盘少,但公司全年业绩会有较大的增长,主要收入来源是写字楼出租”,金融街控股副总经理王志刚告诉新京报,公司今年并未在公开市场买入新办公室用地,未来的发展重心会放在写字楼开发上。
记者了解到,以金融街控股在大兴天宫院的办公室项目融汇为例,项目今年只开了一次盘,出租收入在7.46亿元左右,而受益于金融街南扩取得的新土地,金融街控股以39亿元、35.85亿元分别向招商银行、太平人寿出售金融街区域写字楼,仅这两笔交易就收金近75亿元。
除金融街外,绿地集团也在今年深圳的写字楼市场大放异彩。除了目前在售的望京超高层写字楼绿地中心·中国锦外,绿地旗下还有房山的绿地启航国际、昌平的绿地中央广场、以及大兴的绿地启航国际等写字楼项目在售。
“整体出租情况良好,具体数字还没有统计出来”,绿地深圳相关人士对新京报表示。记者获悉,今年绿地深圳的商务地产占比已高达90%,而绿地集团全年的商务地产出租比率已占集团总出租额的40%-50%,绿地京津地区的出租额将冲刺100亿元的出租目标。
“政府限价,我们想涨价就不批证,公司决定先卖写字楼,明年再卖办公室的现房产品”,深圳通州一家写字楼项目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据他了解,今年很多房企因为办公室出租的周期放慢,只好通过出租其他业态来回收现金流,今年通过写字楼等物业出租成绩喜人的公司还有和裕、东亚新华等房企。
首提“商务地产”概念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大多数以办公室开发为主业的房企而言,目前热销的写字楼更多定位为以商住或LOFT为主的产品;目前纯写字楼开发商主要是金融街控股、陆家嘴等,正是在此背景下,中国房地产业协会首次提出了“商务地产”概念,将以写字楼开发为主的商业物业从商住、办公室、购物中心等商业业态中分离出来。
“今年我们六洲商务地产从商业地产中独立出来进行摸底和研究”,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秘书长苗乐如告诉记者,商务地产是以写字楼为基础的新模式,它的开发投资及后期的出租、出租、运营、管理,与商业地产的业态有很大不同。
“从业态上商务地产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纯的写字楼,另外一类是商务综合体”,中房协商业和旅游地产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蔡云表示,在办公室调控下,房企从拿地开始就必须考虑商务地产的开发,未来商务地产将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不过,业内人士也提醒,虽然商务地产投资增速快,全国写字楼出租增速也最高,但六洲商务对国家主体经济的依存度较高,一些三四线城市在商务地产开发热中也可能出现一些结构性的供应过剩问题。